为声乐而生
以承传为任


声乐理论

基本功

歌唱管道

歌唱呼吸

声区的运用

以字为主导

异口同声

反璞归真



“歌唱气息”的疏理 声乐教学扎记
谢怡配1989年12月江汉大学学报第四期选载

人们进行歌唱,不仅是一种“有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而且从始至终亦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系统”。

“气乃音之帅”、“歌唱就是呼吸的艺术”。无疑,它们都是正确的。反之,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看到气息在歌唱中重要的作用,孤立地、机械地、静止地去学习或者训练歌唱气息,结果往往走向愿望的反面。

有位著名的歌唱家说:“如果没有大量的气息,嗓音就会既无力量,又无漂亮的音色”。于是有的学生就拼命练习气息(呼吸)。其吸气之深,呼气之匀,蓄气之久均可赶超一流“气功师”的水平,然而一开口歌唱、嗓音依然无力,音色照样暗淡。

评论家总结帕瓦罗蒂歌唱气息的奥秘在于“他的气息支点在横隔膜,吸时像一条袋子围成一圈,坚硬如铁。”这位歌唱大师的气息运用奥秘是属于他的歌唱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气息支持点,他的带状感等是他的歌唱状态的产物。如孤立地、机械地、静止地去练习横隔膜,去找带状感,是不会获得帕氏那样美好的歌声的。

同时,还有一个十分普遍的情况:由于没有认识到歌唱气息是歌唱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一切活动(包括气息的深、浅、大、小,保留时间的长短)都必须是恰如其份地与整个系统的其它有机部分互相联系、互相协调,以求和谐一致地共同活动。要是孤立地、片面地去强调气息的重要性,有时强调到“气息决定一切”的程度,于是随之也就产生了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既然气息这么重要,那就尽量多吸气,多保留气。总之,“多多亦善”、“有备无患”,结果造成了许多声乐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的一个通病,即“壅气症”,歌唱时不是气太少,而是气太多。使得胸腹紧张、僵硬、喉部壅气、声带漏气、唱起来音色晦暗,有气无声。

事实上,明亮优美的音色,丰满而具穿透力的歌声,是由整个歌唱系统的各个有机部分统一、和谐工作的结果、并不是仅仅依靠气息量的大小。而气息之所以使人们认为特别重要,乃是因为气息是歌唱系统的有机体的活动中,歌唱者自身感觉最明显,别人又可“看到”、又可“触及”的唯一组成部分,同时正是由于气息的作用才形成了整个歌唱系统的工作状态。当然,好的、正确的气息,就形成好的、正确的歌唱状态;不好的、错误的气息就形成不好的、错误的歌唱状态,那么,我们怎样获得正确的歌唱气息呢?如前所述,在歌唱的气息问题上,观念是第一位的,方法是从属的。由于有许多不同的歌唱气息观念,也就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训练方法,正可谓议论纷纭,莫衷一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想这与歌唱系统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又不能打开的“黑箱”状况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想我们需要借鉴代控制论,关于“黑箱系统”辩认的方法,并与其它的科学信息结合起来,从而确定我们所需要的歌唱气息训练方法的基本原则。

现代医学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在自然状态下的气息(呼吸)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又例如,人们在轻声耳语和愤怒呐喊时所需要的呼吸量,和物体上有关的那部分着力部位,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没有任何人是事先想好用多少呼吸量和使身体上有关的那部分着力,再去耳语或呐喊的。事实上这种呼吸,只是人体内下意识的反射活动,反射的中枢在延脑的“网状结构”,在人的第一颈椎之上。它的反射过程是:肺的扩大或缩小→刺激迷走神经→结状节→延脑背部的独立通路核→迷走神经脊运动→呼吸中枢→肋间及膈肌的吸气肌肉群……,整个过程是一个反射活动,是不通过大脑皮层指挥的。

可是,人们进行歌唱训练,却是一种意识行为,特别是作为声乐艺术的歌唱,则更是一种有着强烈表演的意识活动,而演唱的歌曲本身,又有各自不同的大小、长短、强弱、急缓等等,无穷无尽的艺术变化……。因此,依靠人们自然状态下的气息(呼吸)是远远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的。那么,就需要有一种能满足于歌唱这一意识行为和歌曲艺术变化所需求的气息(呼吸) —— 这就是歌唱气息(呼吸)!

从这个意义来说,人们日常的气息和歌唱时的气息不一样的,就像用日常生活中窃窃私语的微弱气息并不能唱好歌曲中的轻柔段落,用日常生活中狂怒喊叫的气息,也不能完成歌声中强劲的高音。如果你坚持用这种日常下意识的气息去歌唱,就会因为这种气息无法胜任歌唱的要求,而使整个歌唱遭到扭曲和损坏,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歌唱方法和状态。

人们的自然气息是下意识的,而人们的歌唱气息又是有意识的。那么,怎样去认识和统一这一矛盾,这实际上就是我在进行歌唱气息训练的最根本的依据和前提。

现在医学生理学还告诉我们:人们的大脑皮层对“网状结构”具有指挥,控制人们进行自觉地有意识呼吸的功能,因此,要改变完全由延脑“网状结构”的反射作用形成的自发的下意识气息,为由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自觉地有意识气息,必须经过一番十分艰苦地、反复地训练—— 以期不断到刺激大脑皮层以调动呼吸中枢,来主持、控制和调节这一整个的气息(呼吸)工作。 。当我们进行歌唱时,大脑两半球前部下面的“呼吸中枢”,就要不断地同大脑皮层中与歌唱有关的区域取得呼应,协调与联系,……使歌唱系统内部各有机体的活动处在一种和谐的工作状态之中。

前面列举的那些气息训练中的“异化”现象,就是没有把握和协调这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转变……过份的强调了气息,就会过份的刺激大脑皮层和呼吸中枢,就会过份的去驱使那些参与气息的各个有机体,各个有机体就会做出过份的反应,于是造成了过份的紧张,而这种过份地紧张就造成了呼吸僵硬、壅气、漏气等一系列气息问题。

因此,我想歌唱气息的训练,就是变自发气息为自觉气息,变日常生理的呼吸为歌唱的呼吸,不论这两种气息有什么不同,但都必须是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规律的,也可以说自觉气息是高一级的自发气息,歌唱气息是高一级的生活气息。反过来说,真正高级的自觉气息应该是与生活气息完全一样的和谐、自然。

由于整个歌唱系统,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打不开的“黑箱”,由于声乐艺术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所以我们在进行具体的歌唱气息训练时,可以借鉴“主动试验”与“反馈作用”等科学方法。即在练声和歌唱时,确定一种歌唱(声音)式样、标准,接着主动的以你的气息去适应……,再通过反馈的歌声来校正你的气息,经过反复的实践,使你的气息能完全适应你声音的需要,完满地达到歌唱所要求的声音式样和标准。在上述过程里,歌唱者的自我感觉,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对“黑箱”状况进行揣测,还是发起了“主动试验”和识别“反馈作用”,对歌唱者来说,他都是依靠自身的感觉和意念来进行调整和统一的。而所有歌唱气息的训练,就是变自发气息为自觉气息,变日常生理的呼吸为歌唱的呼吸开始歌唱,进行气息调整时,一定要松弛,但绝不是松懈,更不是松垮,而只能是松弛,一种自然的、自如的松弛,这是因为人们只要一开口歌唱,事实上,他们的所有歌唱和呼吸气官,都必要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紧张状态。这里强调要松,一方面是针对上述那些一开口唱歌,就“多多亦善”“有备无患”地拼命吸气,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紧张、僵硬的情况,同时,从生活理结构和卫生规律来说,如果不放松,是不可能进行歌唱所需要的深气息的。而歌唱所需要的正是能产生力点、腹压和整个歌唱支撑点的呼吸—— 真正的深呼吸。从技能的角度来说,这是整个声乐学习的起点和归宿。许多人学了许多年,唱了许多年,而问题还是在于没有学会真正的深呼吸,即没有找到歌唱动力的真正源泉。

好的歌声,必须有好的气息,而好的气息必须是深深的。应该说正确的深气息是正确歌唱不可动摇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真是深气息,深到那里才是极限呢?

我以为,首先必须明确指出,胸式呼吸是不能形成深气息的,腹式呼吸也不能很好的形成为深气息,而只有胸腹式联合呼吸才能形成为深气息—— 即在自然而又自如的放松情况下,以丹田做为意念去进行呼吸。而当你具备了一定的深气息的功力后,你会感到气息经由小腹一直往下,经大腿、小腿,以至达到脚下。有位歌唱家说他气息调理的顺畅时,唱起来,“好象是踩在气息上”。

如果你学会了放松自己,又有了深气息的功力,并达到能“踩着气息歌唱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你整个歌唱系统,协调和谐地进入工作状态时,你既不会感到喉头壅阻,也不会感到背腹僵硬……而是感到全身心通畅、快慰、兴奋。悠悠然、飘飘欲仙。这种歌唱状态,才是真正从自然状态出发,经过艺术的磨炼,加工后而达到更高一级的自然状态。

当代世界歌王帕瓦梦蒂说:“所谓歌唱发声法,也就是返回自然的发声法”。

我想,这正是我们歌唱气息训练的必由之路,也是所有歌唱者攀登声乐艺术高峰的必由之路。

 

 

主页 个人资历 声乐理论 艺术实践 成果选辑 最新动态 业余爱好 联络我们